Design Education for Public

Upcoming Events
Upcoming Events
學子開始响英國搞事
學子
 | 2021.12.19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早前朋友告知,英國 visual artist David Shrigley 第八個個人展覽响 Mayfair 舉行,內容同佢著名嘅幽默怪雞畫作截然不同——成千上萬個嶄新網球滿佈展場牆壁,邀請參觀者以交換舊網球方式作互動。咁有趣嘅 idea,即時引起學子性趣!

睇番 Stephen Friedman Gallery 官網條片,Shrigley 原意係諗住「舊波換新波」,但世事又點會咁如人意。目測在場參與者嘅「作品」都多數唔係舊/殘波咁簡單,創意之豐富實在令整件事更有趣。

有個咁有趣嘅 brief,我當然唔會放過搞事嘅機會啦。雖然《港区国安法》覆蓋全宇宙,但既然呼吸緊自由嘅空氣,點都要行駛使一下言論自由嘅權利,貼題地關心一下世界,為不平事發一發聲。







David Shrigley Exhibition Stephen Friedman Gallery Visual Art WhereIsPengShuai 學子
Welcome Back London
學子
 | 2021.11.25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幾個禮拜前去戲院睇戲,英國開場前超長嘅廣告同電影預告通常我都唔會錯過(我係 miss 一分鐘寜願睇下場嗰種人),因為周不時都有好嘢。驚喜當中,最有印象係呢條 Transport for London(TfL)嘅廣告——《Welcome Back London》[1],邊睇邊會心微笑。不嬲我都好 idea-driven 嘅設計,帶點幽默感就更佳,英國真係到處都有。

經過去年嘅 lockdown,聽朋友講堅係苦不堪言,所以疫情稍為緩和(其實係「live with virus」),大家就急不及待過番正常生活。基本上係同香港完全相反,兩種抗疫政策,兩個世界。响呢個背景下睇 TfL 呢條片,倍覺窩心。

地鐵,近年响香港人心目中嘅印象,已經今非昔比(721 831… …)。記得較早前 Hong Kong Graphic Archive 開幕禮中,嘉賓之一又一山人 aka 黄炳培 aka Stanley Wong aka 「齊心/無言/紅白藍設計師」分享過佢遠古之前做嘅港英年代地下鐵路電視廣告。佢自滿地慨嘆話嗰陣時嘅創作同與客戶關係都十分美好 [2]。的確,與今日好多嘢相比,過去係值得懷緬嘅。




設計≠Design,地鐵≠Tube,的士≠London Black Cab,我明有好多嘢都冇得直接比較,但有啲衝擊真係無啦啦响腦海浮現。當香港設計「大師」回望八九十年代嘅廣告,人哋2021年播緊嘅片係咁,idea、 execution連埋整個 context 睇,真係萬分唏噓。Share 《Welcome Back London》條 YouTube 畀香港行家朋友睇,佢話:Sure never will happen (in Hong Kong)。大家都覺得 idea-driven 嘅設計,唔係香港設計師杯茶,又或者唔係香港大眾杯茶,唔知雞先定蛋先。我估,或許呢個就係英國設計教育同行業與香港最大嘅差別之一吧。遲啲有機會再講多啲。

條片唔講嘞,大家自己 J 啦。去片!


 
 


[1] Welcome Back Lond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yA4qwC2gc


[2] [57:00] CCD Opening Inaugural Design Dialogu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UNaNdbNfo



Advertising Branding Idea-driven London TVC 學子
學習 Steiner [中]
學子
 | 2021.05.15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每當傳媒談及 Henry Steiner,都會用乜乜「香港設計之父」嚟介紹佢老人家。部分可能覺得用呢個稱呼,會令普羅大眾較容易感受到佢嘅級數同對香港設計業嘅重要性;部分則人云亦云以為今日嘅香港設計面貌係直接同 Steiner 有「血緣關係」。再講多次,基本上,好多香港設計師都冇乜奉行 Steiner 嘅設計理念——概念先決非風格向,以無我原則嘅 professional practice。嚴格嚟講佢哋嘅設計都十分「不 Steiner」。唔好再認親認戚啦好心。石老寧願被稱為「跨文化設計之父」多過「香港設計之父」,或許係因為唔想有班忤逆又不學無術嘅「香港設計後𠻸」。


《Readymade Magazine》Interview with Henry Steiner (2007)


有人問我我就會講但是無人來。睇過 Sandy Choi 同 Jonathan Mak 嘅訪問,我都想唔知醜地講兩句。

因為我覺得如果去睇 HKDI 個 Henry Steiner 展覽,只係抱住膜拜下大師、見識一下人人都話佢係好嘢、打打卡嘅心態,而冇穿越表面視覺觀感去了解一下背後個方法,學習 Steiner 係點樣諗嘢、點樣做設計、點樣觀察四周、點樣培養內涵,咁就有點兒浪費。


 

石漢瑞對今日設計師有何影響?
老實,我唔太覺得 Steiner 對今日本地設計師有乜嘢太大嘅影響。換句話講,佢用嘅設計方法其實都唔太受年輕一輩嘅設計人推崇。今時今日唔少設計學生都覺得設計係為咗表達自己,或透過客戶嘅問題實踐自己理想嗰套設計風格。建立一個獨特嘅個人形象揚名立萬比解決設計問題本身重要。更有人會以「宏揚乜乜文化」為設計綱領,先有答案再尋找問題嘅本末倒置,應該唔係受 Steiner 影響啩!?我未聽過石老話要宏揚奧地利文化而去設計呢。

係嘅,跟足 Steiner 嗰套成為「Steiner 二世」(如果得的話)係冇乜意思。我相信 Steiner 本人都唔會覺得呢類咁 Chinese 嘅徒弟繼承師傅 dogma 係 work。

「石漢瑞的圖語世界」策展人 Amy Chan 同 Keith Tam 將展覽分為「象徵 Symbols、對比 Contrast、說書 Stories、借用 Appropriation、系統 Systems」去展示作品,係有教育意義嘅。因為呢啲手法,絕非甚麼「Henry Steiner 式設計語言」,而係非常之 universal,世界通行嘅視覺溝通技巧。正如 Sandy Choi 指出,人人都可以用 Steiner 嘅方法,冇秘技,但問題係唔係人人都做得好似 Steiner 咁優異。 設計唔係天馬行空,或等運到靠天份,或靠上網揾 reference;設計係有方法嘅。

咁石漢瑞可以對今日設計師有何影響呢?

好視乎你用乜嘢視野去學習咯。Henry Steiner 係少數受過高等教育嘅老一輩本地設計師,佢嘅學養唔係局限於美學或商業設計,而係具國際水平視野廣濶,理論與實踐兼備。單單呢點已經令唔少讀書唔成嘅設計人產生無限距離感(包括我自己)。要响「靚囉」、「唐人街設計」、「跟風抄襲」領域以外開拓歷史、藝術、文學、風俗、文化、政治、科學等等知識,放眼世界古今中外,放下無謂嘅民族自卑感、自我膨脹、個人崇拜,以概念為先(Idea-driven)去認真對待專業設計,唔係人人有呢種心志。

我唔覺得自己有生之年成就上可以見到 Steiner 尾燈,但佢的確示範咗一個好好嘅方向畀大家去參考學習。


 


解讀「設計98展」海報
就咁睇,多數人都會睇到「中西合璧」,西方油畫用顏色盤形狀框住再加支中國毛筆,用嚟做香港設計師協(HKDA)Design Show 1998 海報主題,剛剛「主權移交」咗一年,幾貼切吖。當年引發嘅爭議係因為個 visual 涉及裸女同毛筆筆尖直指畫中女模特兒私處,有人覺得好不雅。大家都唔係好明背後嘅意思,有人會覺得係譁眾取寵,純粹 gimmick。


 

Steiner 嘅設計——如 Jonathan Mak 所說——勁就勁在可以雅俗共賞,觀看者唔需要明白晒背後整個深層意義,都可以單憑表面注目同意會個訊息。但當有番咁上下文化修養,或大家探究一下,就會發現有另一層更精彩訊息。

海報中嘅油畫唔係普通嘢,係西班牙畫家 Francisco Goya(1746—1828)一幅富爭議性嘅名作《The Nude Maja》。係呀,呢幅畫嘅背景正正同 Steiner 張 poster 一樣响發表時引來滿城風雨。(因為好奇,特登上網做咗啲 research)原來 Goya 呢幅畫因為女模特兒嘅「毫不知恥」同「直視觀眾」嘅眼神,當時被視為「so indecent(猥褻)and prejudicial to public good(損害公眾利益).」。

This work has many of the identical traditions as those depicted in Spanish nude paintings, but it expresses a clear break from these traditions in significant ways, such as the model’s bold gaze.

This work is famous for the straightforward and unashamed gaze of the model looking at the viewers.

另外,响展覽小冊子中,Steiner 有句關於嗰次海報風波嘅備註:

I’ve felt for a long time there is a genteel quality in Hong Kong design which is indirect and evades confrontation. —— Henry Steiner



 

知道咗呢個典故後,我覺得 Steiner 呢個借喻真係好 mean。一方面借古喻今地批判社會民智保守;另一方面暗嘲香港設計「很文雅」、「間接」、「避免敵對風氣」,客氣中一巴巴車落去揶揄同業保守兼唯唯諾諾,真係高!最最最最慘嘅係,佢呢個 statement,今時今日都仍然適用,一啲都冇過時。(難怪有唔少「大師」都麻麻地妥石老。國王新衣小孩最惹人討厭。)

講起 Goya,佢有兩幅畫相信今日大家都唔會太陌生——《The Third of May 1808》(1814)同《Saturn Devouring His Son》(1819–1823)。Steiner 對藝術史嘅認識,同勇於 provoke 嘅棱角,係「Very NOT Hong Kong」的,但值得學習。


《The Third of May 1808》(1814)



《Saturn Devouring His Son》(1819–1823)


待續… …


Image source & reference:
學習 Steiner [上]
https://centralsaintstudent.com/blog/ideas-2/post/steiner-75
Readymade Magazine Interview with HS (Nov/Dec‘07)
http://steiner.hk/press/download/henrySteinerR3b.pdf
【石漢瑞Henry Steiner專訪】香港平面設計先鋒:我只想做設計師
https://youtu.be/-xV-Su2cYPs
Interesting Art Stories: 12. The Nude Maja, Francisco Goya, ACJ Art Academ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61B33CvJg



Francisco Goya Graphic Design Henry Steiner Professional Practice RMM Magazine 中央聖學子 學子
從 Facebook 到 .com
學子
 | 2021.04.01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2005年6月20日,身在倫敦見到朋友嘅網誌都很有趣,覺得自己都有唔少嘢想講,於是膽粗粗响 Blogspot 起咗個 blog。命名時無乜頭緒,有啲亂嚟地改咗「Central Saint Student」呢個筆名,中文直譯「中央聖學子」,意思基本上只係想講:一個响 Central Saint Martin’s 讀緊書嘅普通學生。

記得當年都係留學記趣,followers 都係朋友,十個八個,輕鬆自在無拘無束。

2010年前2月14日,已經回港工作,有感 Blogspot 更新有點麻煩,要 edit HTML,冇 Facebook 咁方便。為咗懶,想將更新網誌內容嘅門檻降低,於是決定移民去 Facebook,建立一個 page。

一轉眼十年有多了。Likers / Followers 嘅增長或減少,其實都冇乜影響自己嘅出 post 原則——總之有公共性,對大棚設計界有益或值得講嘅,都講。為咗 stand for something,有時難免得罪一啲 PK;但總括而言,make friends 遠遠超過 make enemies 嘅數量。意外地,建立咗少少影響力,少少收視率。

2021年4月1日,centralsaintstudent.com 啟航。希望今後慢慢再唔係學子嘅獨腳戲,而係有更多人加入,成為一個更有影響力嘅社群。我會繼續努力創作更多有營養又有趣嘅內容宣揚好設計嘅好處,同時亦會邀請有心人加入,希望往後嘅日子可以齊齊燃點光明咒詛黑暗。

唔知大家有冇留意到,呢個網站嘅 home button,係冇撈稿的。係呀,我想以一句 slogan / quote 代替傳統嘅品牌標誌。希望能做到 brandless / selfless,重點放番响內容本身,唔搞 KOL / 大師 / 賣藥黨文化(噢,又得罪人了)。



當年响宿舍建立《中央聖學子》1.0 的書枱。
Blogging Central Saint Student History London Milestone 中央聖學子 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