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Education for Public

Upcoming Events
Upcoming Events
@CentralSaintMartins
學子
 | 2021.11.23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呢度有好多 Central Saint Martins students 喔! 回想十六七年前開始用筆名「Central Saint Student」寫 blog,嗰陣返嘅校舍係响 Holborn 嘅 Southampton Row。今日唔少舊師生都好懷念舊校舍(尤其 fashion 同 fine art 友懷念 Charing X)嗰陣除,就好似 PolyU 設計學院响 Zaha 幢嘢嘅舊人懷念 Core A 一樣。但有時都唔可以一味回味,學習擁抱新事物新景象,都可以發現好多正嘢。畢竟,好多嘢都返唔到轉頭。 「中央聖學子」嚴格上嚟講係响英國倫敦出世。冇留學嘅衝擊,我諗我响香港做多廿年設計都唔會有呢下變種。土壤有時真係比一切硬件重要。思想自由文化多元加上接受能力高,可以激發創意,孕育新觀點新做法。限制思想文化單一加上保守驚青怕失敗,可以扼殺創意,繼而只有唯唯諾諾塘水滾塘魚。 「世界好大」呢句話我日日同自己講,間中亦會同年輕一輩講。體會過唔同文化後,慢慢覺得有好多好多嘢都唔係得「香港嗰種方式」先叫做「正常」,先叫做「好」。有時香港嘅「日常」——細心諗下——其實好怪。 同英國朋友分享自己嘅 portfolio,當中包括《中央聖學子》呢個被少撮人譽為「搞事、垃圾、非實事」嘅 self-initiative project,佢哋都二口同聲話呢啲 work 先至有趣,先至獨特。靚靚、時尚嘅傳統設計好嘢唔係唔重要,但相對成熟嘅文化社會,都傾向 push the boundaries,期望一啲未曾開發嘅領域被開發,一啲未有太多人講嘅範疇被談論。棱角係好嘢嚟,太圓滑真係好撚柒鳩悶呢! 自信地不隨波逐流成為異類係需要勇氣的。跳出文青安舒區,核核突突做自己,或者先有機會真真正正做番個 designer / creative person。我覺得。 

 🙂



Central Saint Martins London 中央聖學子 學子 英國
睇你個 Portfolio 嚟睇下
學子
 | 2021.09.10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如果你問任何設計師:Portfolio 重唔重要?我估每一個有經驗嘅設計師都會同你講重要。你問我,我都會答你:重要… …但——係—— 唔係最重要。

Portfolio 嘅質素反映設計師嘅能力,冇乜人會有太大異議。所以令唔少人都會將 portfolio 嘅功能無限放大,久而久之人云亦云地將佢變咗好似係唯一一把尺咁。網上挑機都會問句:「攞你個 portfolio 嚟睇下!」。神化 portfolio,好處係,大家都會好努力咁建立自己嘅作品集,希望佢為自己帶來更好嘅仕途;壞處係,大家都會忽略咗其他都相同重要嘅嘢。

設計人嘅 portfolio 大致上分兩種,一種為求學,一種為求職或揾生意。兩種都係一種「曬冷」,將自己曾經做過想過嘅嘢精選地結集。

簡單嚟講,求學用嘅 portfolio,都唔需要太「專業」、太 finished,重點係要 show 到畀人知你有熱誠、勤力同潛質去探索有關設計嘅種種(如閱讀)。形式上最好廣闊多樣未定型(對於初學設計者),忌獨孤一味,raw raw 地有趣富實驗性可能比天才畫功討好(視乎乜課程吧)。至於揾食 portfolio,咁當然要表現出一定職業水平嘅技能,無論思考上或技巧上都唔可以太幼嫩,予人「都唔知佢掂唔掂」嘅感覺就大劑。最好就係配合番想揾嘅特定類型工種或公司啦(Tips:重 idea-driven 嘅公司唔會滿足於「靚囉」)。所以有時有啲較着重創意嘅公司——尤其對 fresh grad,佢哋都未必想見一啲「熟口熟面嘅專業嘢」,怪怪雞雞冇乜見過,但又 execute 得好有心思嗰啲,反而難能可貴。總括而言,portfolio 裝住好多作品,但佢本身其實都係一件作品。如何 curate,如何講故事,都要講究。

不——過——

Portfolio 只係其中一項評核設計師嘅工具。如果係唯一最重要,咁就唔需要有 interview、CV、employment history、credit check、Google search 等等程序。因為就算個 portfolio 好到識飛,個設計師本人係一條仆街,相信都未必會有人想同佢合作(Hater 們一定會話學子講緊自己)。

Interview 中,可以睇下一個人嘅眼神、談吐、禮貌、衣著、急才等等,呢啲一切都冇可能响 portfolio 中察看到,係 personal branding 要 audit 嘅嘢。如果神眼閃縮衣著錯配,說話空泛詞不達意,與 portfolio 質素不相稱,咁就令人產生懷疑喔。

CV、employment history、credit check 加 Google search 亦係評估一個 portfolio 可靠性嘅重要工具。清楚一個人嘅往績很重要。因為 portfolio 被神化,導致有啲人心術不正不擇手段地建立 portfolio。攞人哋嘅作品據為己有、參與小部份就混水摸魚當自己 in charge、credit 得唔清唔楚誤導他人、吹虛往績搏冇人去 fact-check、拋名人上司姓名攀附一番、抄襲拿來就更加唔駛多講。如果個人唔老實,作品都可以好唔 honest 呢。

因此,如果業界大部分人都只睇表面,盲目信奉「作品就是一切」,咁,慢慢就會越來越多表面好似才俊,但內裏失德、毫無專業操守、敗壞風氣嘅仆街冚家剷响行內出沒。「Honesty」就漸漸變咗忠忠直直終須乞食嘅代名詞。

Brand is reputation。個人名聲就係佢嘅品牌。品牌建立得好,唔係咁容易被抹黑兩嘢就擊到;反之,品牌建立响水份極高嘅幻象上,日子久了就可證明一切。

曾經聽人講過,揀學生好,揀同事好,揀合作伙伴都好,personality 有時比好多 qualifications 都重要。成日話學做設計其實即係學做人,都咪話冇道理。🙂


Branding Portfolio Professional Practice 學子
都會大學撈稿更新
學子
 | 2021.06.28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香港都會大學新撈稿棄用由素人設計嘅設計比賽冠軍作品(左上),選用本地設計大師陳先生(陳幼堅 Alan Chan)操刀嘅「mu」,今日面世。

//
新校徽採用大學新名稱的英文縮寫(HKMU)的其中兩個英文字母「M」及「U」,「M」代表「我」即學生,而「U」代表「你」,泛指圍繞學生的一切,包括朋輩、老師、社群、社會等。
//

嗱,都係嗰句,一個標誌代表乜乜物物唔係創作者或該機構嘅新聞稿說了算,一切… … 係一切都係視乎個 brand 往後嘅所——作——所——為——。Brand Identity 係一點的話,Brand Building 就係點、線、面、立體,係一個要時間去 develop 嘅過程。(設計師唔應該太沉迷/停留响「撚 graphic」水平。我覺得。)

朋友想指出,「香港都會大學」六隻字疑似由金萱字體修改而成,怪位係——將本來視覺平行左右不對稱(asymmetrical)嘅筆劃硬生生地改為對稱(symmetrical)。Unique 咗,但可以話錯晒。🧐

網上火速幫新撈稿玩尋親,結果澳門大學(University of Macau)同耶加達地鐵(MRT Jakarta)脫穎而出。相信設計團隊睇到一定好感動🥺。嗱,公平啲講,同某某地區嘅地鐵撞樣或撞橋,罪不置死嘅。但同隔籬特區同級學府 share 差不多嘅 wordmark,就有點兒尷尬。😅

撈稿設計係難做嘅。好設計反映機構水平同管理質素。有時都唔係下下要用好設計嘅。🙂

News:
Branding Graphic Design Identity Design Logo Design 中央聖學子 學子 陳幼堅 香港都會大學
小米✕原研哉の啟示
學子
 | 2021.04.23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早前三月尾,大陸小米揾來日本神級設計大師原研哉(Kenya Hara)操刀加持,更新咗個撈稿,引來廣泛迴響。尤其設計界,大家都紛紛發表意見,彈多讚少,鮮有精闢。事隔幾周,我諗好應該寫番幾隻字做個記錄,睇下呢單嘢帶畀我哋有乜啟發。圍爐食花生你一言我一語熱鬧一輪,下一次有類似設計趣聞,又係咪用差不多嘅思維、觀點睇呢?設計嘅嘢其實唔係咁高深,了解少少常識持開放態度,討論不一定等於吹水。

設計費兩百萬人仔?!
無論 layman 定設計師,最 juicy 嘅評論位莫過於個新撈稿嘅「微調更新」,基本元素根本冇大改動。相傳耗時三年,「設計費」高達二百萬人民幣,令大眾不禁O晒嘴,認為「由方角變圓角索價兩球嘢」、「駛唔駛搞三年咁耐呀」,直指係開天殺價物非所值。亦有設計師衝出嚟加入大眾行列揶揄一番,以小米為「抄襲慣犯」角度狠批是次標誌更新為負面,甚至質疑一直受中港台設計師膜拜(模仿參考)嘅原研哉係幫小米抬橋,為山寨品牌塗脂抹粉。

日日埋怨唔夠時間,唔夠 budget 做設計,夜夜希望名成利就嘅設計師們,忽然覺得偶像大師花太多時間,收取太多設計費設想計劃。係奇怪嘅。以小米嘅規模,花二百多萬揾知名設計師更新商標,其實絕對唔係乜嘢天價。大家覺得貴,或許係因為唔知價而已(又得罪人)。



新舊商標比較


決定唔設計都係設計
專業設計師都知道,設計唔係越複雜就越貴,顧問費亦唔係以最後要改幾多嘢而逐項收費。一切,都係要視乎客戶需要,與及設計師了解整個問題後所作出嘅判斷同處方。老實,就小米呢單 job 嚟講,我哋冇辦法知道個 project brief 係乜,亦冇辦法見見個客 CEO 雷軍,難了解整個設計過程,所以好難斬釘截鐵話花三年係咪太長,兩百萬人仔係咪太多。但可以觀察嘅係,以受眾及平面設計從業嘅角度去睇下新舊設計有冇明顯改良及增值(value added)。商業設計,花嘅錢可以揾更多錢,就是值。

原研哉有冇渣流灘?我就覺得冇嘞。(嗱,唔係為小米或邊個抬橋,純以事論事咋)首先,新撈稿明顯比舊嘅有改善。甚麼「超楕圓(Superellipse)」,甚麼「x^n+y^n=1」數學公式,表面上你可以話佢吹水,响度賣花讚花香或賣弄 jargon,但事實上成品的的確確比舊設計細緻富現代感。雖然唔方唔圓嘅超楕圓唔係咩新嘢,但總算用係適宜,字體更新亦配合得宜,唔見得設計上有乜大過錯。



原生嘅想法同敍事方法都係好值得大家學習嘅,言之有物冇過份鳩吹。


好設計冇得快
三年 develop 一個好似小米咁Q大嘅品牌形象更新,實在唔算耐。要知道,認真專業嘅企業形象設計項目同學生習作係有分別的,又或者,比起幫大南街一間文青咖啡店做個撈稿整個 tote bag 複雜得多呢。前期 research、市場調查、internal 加 external 嘅問卷、品牌策略定位、持份者意見、產品未來發展方向、可見將來嘅應用考慮、改動所帶來嘅成本計算… …等等等等,我就咁亂噏,都可以有好多好多嘢要做。真真正正嘅品牌形象設計,creative ideation 之前,其實有超多非圖像嘅準備功夫。而呢啲一般大眾未必了解嘅工序,所花嘅時間唔會比傳統認知嘅設計工作短。

再講,前期工作完成後,creative 所要構想、visualise、反反覆覆測試實驗,都可以極花時間同精神,唔係話㩒個制,「用電腦軟件拉拉個圓角」就搞掂。相信唔少做過設計嘅人都知道嗰種艱辛,所以真係唔係好明點解咁多設計同業抽埋啲無謂水,話「駛唔駛三年呀」,加深公眾對設計專業嘅誤解。



設計成品看似簡單,但往往係從無數試驗中精心挑選出來。


賊喊捉賊
除咗抽水,有樣嘢我真係堅唔明。見到唔少平日不斷模仿原系和風設計,甚至抄襲日本設計扮原創圖利嘅本地設計敗類,竟然好似失咗憶咁恥笑小米同原研哉。喂,有冇咁虛偽呀?平時用山寨設計搶 fo 搶光環,有新聞熱話就出嚟湊熱鬧抽水?!Come on,好多時大家唔出聲,係費事踢爆咋。踢爆就話係私怨。



呢隻字體叫「Stop」,1970年產物。


Aldo Novarese
朋友傳來呢隻由已故意大利字體師 Aldo Novarese 創作嘅 Stop,懷疑小米撈稿個「m」字造型係抄考佢。睇睇文獻點講呢隻咁 graphical 嘅字體先:

Stop is one of the latest typefaces drawn by Aldo Novarese and probably the less typographic and the most geometry that makes it suitable only for advertising impact titles or logotypes. The name of the typeface itself suggests the boldness of its shapes recalling the idea of the stop sign. 

如果係抄,係有啲 taste 嘅。因為如果大家有留意去年 Kickstarter 嘅一個 reprint 書本眾籌項目——Aldo Novarese: Alfa-beta——的話,你就知呢個設計師係猛料,甚有影響力。詳情自己 research 啦。

每逢遇上疑似抄襲案例,都讓大眾認識到一啲優秀嘅設計師同作品。「空明朝體」讓大家認識筑紫明體同藤田重信;《路過北角》講大家認識曾任職原設計研究所(Hara Design Institute)嘅大黑大悟;「鴨兔」讓廣州市民認識 Miffy,係正面嘅!



Aldo Novarese: Alfa-beta


香港設計師呢?!
從前有個說法:香港與大陸嘅合作會係「前舖後廠」,香港設計師負責設計同品牌建立,大陸就作為後盾生產製造。時至今日,撈稿更新 Oppo 識揾 Pentagram,小米識揾原研哉,類似大型設計項目鮮有香港設計師份兒。看來全球化所帶來嘅便利,海歸人才回流大陸,直接間接將香港優勢減少。

最後,想起最近香港公開大學易名「香港都會大學」舉辦嘅撈稿設計比賽。新設計出爐後照例惹來公眾熱烈討論,花費十萬蚊獎金(冠亞季,五萬、三萬、兩萬)獎勵得獎者,民間徵集嘅設計好似冇換來掌聲。據說,冠軍作品亦未必會被校方採用。

相比起小米,所需時間同金額肯肯定少好很多,但點解又冇人讚公大「慳錢慳時間」呢?設計比賽似乎永遠難選出好設計,但點解官僚仍然樂此不疲呢?等等問號,值得反思喔。



香港公開大學改名兼更新撈稿,圖為設計比賽三甲作品。
Image credit:
https://youtu.be/c5m3nDVSCxc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archiviotipografico/aldo-novarese-alfa-beta
https://retitling.ouhk.edu.hk/tc/university_logo_design_competition/
Aldo Novarese Branding Logo Design 中央聖學子 原研哉 學子 小米 香港公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