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Education for Public

Upcoming Events
Upcoming Events
Welcome Back London
學子
 | 2021.11.25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幾個禮拜前去戲院睇戲,英國開場前超長嘅廣告同電影預告通常我都唔會錯過(我係 miss 一分鐘寜願睇下場嗰種人),因為周不時都有好嘢。驚喜當中,最有印象係呢條 Transport for London(TfL)嘅廣告——《Welcome Back London》[1],邊睇邊會心微笑。不嬲我都好 idea-driven 嘅設計,帶點幽默感就更佳,英國真係到處都有。

經過去年嘅 lockdown,聽朋友講堅係苦不堪言,所以疫情稍為緩和(其實係「live with virus」),大家就急不及待過番正常生活。基本上係同香港完全相反,兩種抗疫政策,兩個世界。响呢個背景下睇 TfL 呢條片,倍覺窩心。

地鐵,近年响香港人心目中嘅印象,已經今非昔比(721 831… …)。記得較早前 Hong Kong Graphic Archive 開幕禮中,嘉賓之一又一山人 aka 黄炳培 aka Stanley Wong aka 「齊心/無言/紅白藍設計師」分享過佢遠古之前做嘅港英年代地下鐵路電視廣告。佢自滿地慨嘆話嗰陣時嘅創作同與客戶關係都十分美好 [2]。的確,與今日好多嘢相比,過去係值得懷緬嘅。




設計≠Design,地鐵≠Tube,的士≠London Black Cab,我明有好多嘢都冇得直接比較,但有啲衝擊真係無啦啦响腦海浮現。當香港設計「大師」回望八九十年代嘅廣告,人哋2021年播緊嘅片係咁,idea、 execution連埋整個 context 睇,真係萬分唏噓。Share 《Welcome Back London》條 YouTube 畀香港行家朋友睇,佢話:Sure never will happen (in Hong Kong)。大家都覺得 idea-driven 嘅設計,唔係香港設計師杯茶,又或者唔係香港大眾杯茶,唔知雞先定蛋先。我估,或許呢個就係英國設計教育同行業與香港最大嘅差別之一吧。遲啲有機會再講多啲。

條片唔講嘞,大家自己 J 啦。去片!


 
 


[1] Welcome Back Lond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yA4qwC2gc


[2] [57:00] CCD Opening Inaugural Design Dialogu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UNaNdbNfo



Advertising Branding Idea-driven London TVC 學子
@CentralSaintMartins
學子
 | 2021.11.23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呢度有好多 Central Saint Martins students 喔! 回想十六七年前開始用筆名「Central Saint Student」寫 blog,嗰陣返嘅校舍係响 Holborn 嘅 Southampton Row。今日唔少舊師生都好懷念舊校舍(尤其 fashion 同 fine art 友懷念 Charing X)嗰陣除,就好似 PolyU 設計學院响 Zaha 幢嘢嘅舊人懷念 Core A 一樣。但有時都唔可以一味回味,學習擁抱新事物新景象,都可以發現好多正嘢。畢竟,好多嘢都返唔到轉頭。 「中央聖學子」嚴格上嚟講係响英國倫敦出世。冇留學嘅衝擊,我諗我响香港做多廿年設計都唔會有呢下變種。土壤有時真係比一切硬件重要。思想自由文化多元加上接受能力高,可以激發創意,孕育新觀點新做法。限制思想文化單一加上保守驚青怕失敗,可以扼殺創意,繼而只有唯唯諾諾塘水滾塘魚。 「世界好大」呢句話我日日同自己講,間中亦會同年輕一輩講。體會過唔同文化後,慢慢覺得有好多好多嘢都唔係得「香港嗰種方式」先叫做「正常」,先叫做「好」。有時香港嘅「日常」——細心諗下——其實好怪。 同英國朋友分享自己嘅 portfolio,當中包括《中央聖學子》呢個被少撮人譽為「搞事、垃圾、非實事」嘅 self-initiative project,佢哋都二口同聲話呢啲 work 先至有趣,先至獨特。靚靚、時尚嘅傳統設計好嘢唔係唔重要,但相對成熟嘅文化社會,都傾向 push the boundaries,期望一啲未曾開發嘅領域被開發,一啲未有太多人講嘅範疇被談論。棱角係好嘢嚟,太圓滑真係好撚柒鳩悶呢! 自信地不隨波逐流成為異類係需要勇氣的。跳出文青安舒區,核核突突做自己,或者先有機會真真正正做番個 designer / creative person。我覺得。 

 🙂



Central Saint Martins London 中央聖學子 學子 英國
睇你個 Portfolio 嚟睇下
學子
 | 2021.09.10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如果你問任何設計師:Portfolio 重唔重要?我估每一個有經驗嘅設計師都會同你講重要。你問我,我都會答你:重要… …但——係—— 唔係最重要。

Portfolio 嘅質素反映設計師嘅能力,冇乜人會有太大異議。所以令唔少人都會將 portfolio 嘅功能無限放大,久而久之人云亦云地將佢變咗好似係唯一一把尺咁。網上挑機都會問句:「攞你個 portfolio 嚟睇下!」。神化 portfolio,好處係,大家都會好努力咁建立自己嘅作品集,希望佢為自己帶來更好嘅仕途;壞處係,大家都會忽略咗其他都相同重要嘅嘢。

設計人嘅 portfolio 大致上分兩種,一種為求學,一種為求職或揾生意。兩種都係一種「曬冷」,將自己曾經做過想過嘅嘢精選地結集。

簡單嚟講,求學用嘅 portfolio,都唔需要太「專業」、太 finished,重點係要 show 到畀人知你有熱誠、勤力同潛質去探索有關設計嘅種種(如閱讀)。形式上最好廣闊多樣未定型(對於初學設計者),忌獨孤一味,raw raw 地有趣富實驗性可能比天才畫功討好(視乎乜課程吧)。至於揾食 portfolio,咁當然要表現出一定職業水平嘅技能,無論思考上或技巧上都唔可以太幼嫩,予人「都唔知佢掂唔掂」嘅感覺就大劑。最好就係配合番想揾嘅特定類型工種或公司啦(Tips:重 idea-driven 嘅公司唔會滿足於「靚囉」)。所以有時有啲較着重創意嘅公司——尤其對 fresh grad,佢哋都未必想見一啲「熟口熟面嘅專業嘢」,怪怪雞雞冇乜見過,但又 execute 得好有心思嗰啲,反而難能可貴。總括而言,portfolio 裝住好多作品,但佢本身其實都係一件作品。如何 curate,如何講故事,都要講究。

不——過——

Portfolio 只係其中一項評核設計師嘅工具。如果係唯一最重要,咁就唔需要有 interview、CV、employment history、credit check、Google search 等等程序。因為就算個 portfolio 好到識飛,個設計師本人係一條仆街,相信都未必會有人想同佢合作(Hater 們一定會話學子講緊自己)。

Interview 中,可以睇下一個人嘅眼神、談吐、禮貌、衣著、急才等等,呢啲一切都冇可能响 portfolio 中察看到,係 personal branding 要 audit 嘅嘢。如果神眼閃縮衣著錯配,說話空泛詞不達意,與 portfolio 質素不相稱,咁就令人產生懷疑喔。

CV、employment history、credit check 加 Google search 亦係評估一個 portfolio 可靠性嘅重要工具。清楚一個人嘅往績很重要。因為 portfolio 被神化,導致有啲人心術不正不擇手段地建立 portfolio。攞人哋嘅作品據為己有、參與小部份就混水摸魚當自己 in charge、credit 得唔清唔楚誤導他人、吹虛往績搏冇人去 fact-check、拋名人上司姓名攀附一番、抄襲拿來就更加唔駛多講。如果個人唔老實,作品都可以好唔 honest 呢。

因此,如果業界大部分人都只睇表面,盲目信奉「作品就是一切」,咁,慢慢就會越來越多表面好似才俊,但內裏失德、毫無專業操守、敗壞風氣嘅仆街冚家剷响行內出沒。「Honesty」就漸漸變咗忠忠直直終須乞食嘅代名詞。

Brand is reputation。個人名聲就係佢嘅品牌。品牌建立得好,唔係咁容易被抹黑兩嘢就擊到;反之,品牌建立响水份極高嘅幻象上,日子久了就可證明一切。

曾經聽人講過,揀學生好,揀同事好,揀合作伙伴都好,personality 有時比好多 qualifications 都重要。成日話學做設計其實即係學做人,都咪話冇道理。🙂


Branding Portfolio Professional Practice 學子
學習 Steiner [上]
學子
 | 2021.05.05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到過位於調景嶺 HKDI 嘅「石漢瑞的圖語世界 Look: The Graphic Language of Henry Steiner」展覽兩次,感受幾深。想寫低一啲筆記去提醒自己應該點樣去繼續向 Henry Steiner 呢位大前輩學習。同時又想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當大家談及石老嘅時候唔會停留於「#很美喔」層次。甚麼「香港設計之父」、「中西合璧」、「West Meets East」、「個 style 好 modern」、「很 Paul Rand」、「啲設計好美國」、「有啲老套」… … 等等,都相當膚淺,冇乜營養。我好想自己細心品賞個展覽嘅內容離開展廳後,會有啲嘢袋落袋,有啲進步。

展覽較後空域,有個電視螢幕,不斷 loop 一條大概六分鐘嘅訪問片段。係 Sandy ChoiJonathan Mak 嘅一個訪問,兩位我十分喜歡嘅本地平面設計師,睇咗兩三次。有唔少提醒嘅。

响我文字分享之前,想大家花幾分鐘睇睇現時得一百幾十 views 嘅三條 YouTube 片。(唔係 content farm 呀。)


石漢瑞對今日設計師有何影響?

 
 

解讀「設計98展」海報

 
 

關於借用別人的素材發展創作意念

 
 


石漢瑞的森澤字體海報:向書法家致敬?

 
 

唔是廣告喔。謝謝收看。下一篇再講。

Graphic Design Henry Steiner Interview Jonathan Mak Sandy Choi 中央聖學子 學子
從 Facebook 到 .com
學子
 | 2021.04.01

設計愛好者,認同宇宙萬物都與設計有關。香港教育制度非典型變種,研習學海無涯數十載,經歷兩幼稚園、四小學、五中學、五設計學院、十餘海內外設計機構,兩文三語四地。被教經驗豐富,渴望久病成醫,不明則問,不平則鳴,不恥則笑。實踐與論述不是二元的,概念與工藝缺一不可。Full-time 燃點光明; Part-time 咒詛黑暗。

2005年6月20日,身在倫敦見到朋友嘅網誌都很有趣,覺得自己都有唔少嘢想講,於是膽粗粗响 Blogspot 起咗個 blog。命名時無乜頭緒,有啲亂嚟地改咗「Central Saint Student」呢個筆名,中文直譯「中央聖學子」,意思基本上只係想講:一個响 Central Saint Martin’s 讀緊書嘅普通學生。

記得當年都係留學記趣,followers 都係朋友,十個八個,輕鬆自在無拘無束。

2010年前2月14日,已經回港工作,有感 Blogspot 更新有點麻煩,要 edit HTML,冇 Facebook 咁方便。為咗懶,想將更新網誌內容嘅門檻降低,於是決定移民去 Facebook,建立一個 page。

一轉眼十年有多了。Likers / Followers 嘅增長或減少,其實都冇乜影響自己嘅出 post 原則——總之有公共性,對大棚設計界有益或值得講嘅,都講。為咗 stand for something,有時難免得罪一啲 PK;但總括而言,make friends 遠遠超過 make enemies 嘅數量。意外地,建立咗少少影響力,少少收視率。

2021年4月1日,centralsaintstudent.com 啟航。希望今後慢慢再唔係學子嘅獨腳戲,而係有更多人加入,成為一個更有影響力嘅社群。我會繼續努力創作更多有營養又有趣嘅內容宣揚好設計嘅好處,同時亦會邀請有心人加入,希望往後嘅日子可以齊齊燃點光明咒詛黑暗。

唔知大家有冇留意到,呢個網站嘅 home button,係冇撈稿的。係呀,我想以一句 slogan / quote 代替傳統嘅品牌標誌。希望能做到 brandless / selfless,重點放番响內容本身,唔搞 KOL / 大師 / 賣藥黨文化(噢,又得罪人了)。



當年响宿舍建立《中央聖學子》1.0 的書枱。
Blogging Central Saint Student History London Milestone 中央聖學子 學子